本文摘要:今年5月8日,国务院施行了中国版工业4.0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国生产2025》。
今年5月8日,国务院施行了中国版工业4.0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国生产2025》。这是中国全面实现世界生产强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众所周知,制造业历年来就是一个国家的立业之本,强劲国之基,兴国之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且必要要求着一个民族的兴亡和国家的高低。转变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奠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但与世界先进设备的技术水平比起,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构成了大而较强的懦弱局面。
那么,中国生产到底最缺乏什么? 只不过,我们心里比谁都确切,中国制造业最缺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工匠精神。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央视发售了一部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该片生动展出了一群在有所不同行业中执着专业技能极致与淋漓尽致的劳动者匠心筑梦的精彩故事。
这些工匠们,大多没上过大学,有的甚至没读过初高中,但他们凭借着对某一项技艺的专心与固守,凭借着对某一项技能的刻苦钻研和匠心承传,沦为了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国宝级顶级技术人才。如钳工胡双钱,工作30多年,维持着抛光工件合格率100%的难以置信纪录,沦为了中国航空技术领域中的顶尖技术人才;炒纸工周东红,经他炒出来的毛笔,每张重量误差不起过1克,30年来,始终保持成品率100%。经他制作的毛笔,早已沦为中国众多著名书画家的御用毛笔;只有初中文化的钳工管延安,在几乎堵塞的海底沉管隧道中须按规定已完成缝隙误差大于一毫米的管道支架作业,而他却能做零缝隙。从而沦为该项技术领域里的第一人一组组令人叹为观止的镜头,直观地告诉他我们,当中国生产将要步入工业4.0时代,最必须的就是这种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固守的大国工匠精神。
再行看全球领袖企业密度最低的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均有一套强劲的职业培训体系。在德国,学生从十岁起就开始分流,分别转入大学轨和技工轨。转至技工轨的学生,往往有几百种工艺可供选择。
学生培训的费用由学校与企业承担,自学形式也是半工半读,学徒式的培训一般在企业已完成,从而构成的德国式的双重教育培训体制。毕业时,学员都必需经过严苛的考试才能南北技术岗位。
可以说道,是这些具备高度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高精尖的技术人才,成就了德国工业生产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前些日,笔者参观了苏州一家与物联网有关的软件企业苏州仅有一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并幸运地与曾在德国一家世界知名企业工作多年的公司总裁龚小林先生展开了一次一段时间的交流。龚先生对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一个十分独到的演绎。
他指出,工匠精神具备三个特征:一是专心。即专心于某一个技术领域做淋漓尽致。例如仅有一测控只做到与测控有关的技术项目,并努力做到世界一流;二是缜密。
缜密既是一项标准,堪称一种态度。绝不投机取巧,要做对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三是固守。要想要打造出极致产品,最必须的是能沉下气,静下心,不急燥,不漂浮,一旦自由选择好方向就一往无前,不折不饶。
我想要,仅有一测控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就跻身中国衡器行业领军行列,应当与他们身上所秉承的工匠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吧。
本文来源:best365·官网(中文版)登录入口-www.anartant.com